星期二, 11月 06, 2018

黏土乾掉之後

如果你拿到一包乾掉的黏土

有一天我在家裡自己進行OSP,使用複合媒材創作,說來不好意思,其實有點清庫存的概念,大部分使用的是過去買了一直沒用到,閒置許久的各項材料加以應用。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創作意圖上,設定要探索新的可能,我在創作的過程中一直遇到難題。

首先是我原本預想好,要把米白色的仿珍珠黏在木板四周,會有點像畫框,但因為顆粒大有高度,甚至希望黏起來之後能像小盤子。這是創作前的計畫(也可以說是幻想?)。


這個米白仿珍珠之前買了一大包,一直苦惱用不到,這次有機會使用了,翻箱倒櫃之後,居然找不到,心情非常低落,後來決定退而求其次,使用比較小顆的米白仿珠,一樣的質感只比較小。


黏完四周之後,拆開輕黏土包裝,打算捏一個兔子的頭像,結果一拆開,整塊黏土已經乾透,變成一大塊塊狀物,真的只有傻眼可以形容。

不死心捏一塊下來試試看,結果就像剝法國麵包一樣,捏下來一塊,仍然是乾乾硬硬的;真的是想做什麼沒什麼,原本在腦海設計好的計劃接二連三地受阻,實在很想哭。

其實還是有其他備案可以使用,例如加填充物,外面纏紙膠帶後上色,對我而言反而是更容易操作的立體造型,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想要使用黏土的質感。而且,當下就想繼續創做,也不想暫停工作再買一包新的、軟而好捏的黏土。

這時候,如果是你,會想要怎麼做呢?

我靈光一閃,雖然變成像硬硬的麵包,但是撕成一小塊一小塊,還是可以堆疊成為立體造型,所以我撕小塊後,用樹脂一層一層疊起來。


兔子的雛型是出現了,但是發現長相有點可怕,跟我期待的不一樣,凹凸不平很像被腐蝕的臉,煞是可怕,我想要的是毛絨絨、可愛感的兔子呀!

靈光二閃,翻出了一段棉線,黏在在硬黏土表面,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這樣表現的毛絨絨兔子就出現了,欣喜萬分。



藝術教育和藝術治療是兩門有相關但不相同的學問。儘管如此,藝術教育工作者是有能力跨領域的將藝術治療的精神,結合到教育活動中,成為藝術育療 (教育要走在治療之前,謂之育療) 的實踐者。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可以共同分享一個信念:就是藝術的育療功能。

這部份很觸動我,雖然未來不一定能在藝術教育的領域深耕,但如果有機會,很希望可以把擁有使用藝術創作來育療自己的能力,成為課程中能被安排進去的一個目標。

而現在的我,與其說要想要透過藝術去育療其他人,首要目標是先學習能讓自己能使用藝術來育療自己,深刻經營自己吧!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