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長輩一起創作後,我看見第三種情況,是圖像中擁有懷念的故事,圖像因此有了意義。
有一位長輩訴說懷念的兒時記憶,在田野中抓筍菇蟲來玩,甚至可以烤來吃。創作時我搜索了筍菇蟲圖片給他看,他看到非常開心,我讓他自己以簡筆的方式畫出來。
後來有位比較年輕的朋友看見,還戲謔地說這不知道是蟑螂還是什麼東西;對方真是太不了解狀況來發言了。
還有一次,是我陪長輩畫出他最喜歡的食物,雖然對方是失智長輩,手部動作幾乎不行,但我盡可能協助對方自己畫,最後我們是合作畫了一個歪歪扭扭的蘿蔔糕。
當天畫完,我覺得對方臉色很不好,連帶我內心臉色也開始下降,我擔心是不是有別於其他人代為操刀很多,我們合作的畫顯得不美觀許多,他對成果很不滿意。
然而在課程結束,詢問他們整套活動中最喜歡的作品,像蟑螂的筍菇蟲,很意外的,甚至是歪歪扭扭的蘿蔔糕,卻是長輩指名最喜歡的創作。
在旁人眼中覺得不好、不像、不美、不對的所有理由,都不代表長輩喜不喜歡的理由:自己動手畫,畫出他記憶中的圖像,和自己的生命有連結的圖像,就是他喜歡的。
而我們的發言,少即是多。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