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04, 2018

十多年前就出現的斜槓青年-<其實,我這麼努力>讀後心得





在youtube上 遇見學生時代的暢銷作家
吳若權,知名作家,這個名字許多人絕對不陌生,尤其在我學生時代,是相當火紅的暢銷書作家,但其實我沒看過他的書,一直到最近,突然對他另眼相看。


現在很喜歡觀看知識型youyube頻道,例如閱部客、囧星人、啾啾鞋、艾爾文等等等,基本上現在在台灣,即使是知識型youtuber,都是年輕人的天下(以台灣而言,先不談對岸的大叔)。


但是有一天我居然看見"吳若權的幸福書房"頻道,印象深刻,一來覺得很驚訝:「他還在線上啊!」,二來是,形式內容製作水準均高,會讓我想要回訪。
雖然我也點閱過一些比較有年紀的人說書,肚子裡的墨水絕對沒問題,但是大部分在時間和節奏的拿捏上還是不夠明快,聲音品質需要加強、幾乎不會有串場的梗,更別提完整影音後製搭配了!


但是吳若權頻道的質感沒有時代差,敬佩之感油然而生,二十年前炙手可熱的作家,依然可以抓住時代的趨勢,站在浪頭上,讓我對他有不一樣的看法。


在圖書館找資料的時候,突然瞥見了這一本講述吳若權生命故事的「其實,我這麼努力」,原本只想大概翻翻,結果被裡面的內容吸引,並且深受感動,發現了這位作家這麼卓越的過去。


暢銷作家背後竟是人人搶著要的行銷高手
我以為吳若權就是個暢銷書作家,沒想到其實他的專業是行銷。


畢業後就待過IBM、HP、微軟這類年輕人擠破頭想進去的公司,不只是取得職位而已,工作戰績彪炳,使得後來的工作機會都是被挖腳過去的。


開了自己的行銷顧問公司之後,從一人發展到六人,營業額甚至一年可以數千萬,案子接都接不完,不只是優秀的員工,也是出色的老闆。


這跟我印象中寫些小情小愛小雞湯的暢銷作家形象完全不一樣啊!


好吧!我承認那不叫形象,是刻板印象。
環境在變,但是成功者內在的特質是不會變十多年前已經就是勤奮踏實的斜槓青年
這本書2005年出版,2012年又改版推出,算是舊書了,看見網路上介紹這本書的讀者,都是以職場智慧、行銷手腕等知識學習類型切入;但我認為裡面最值得吸收的智慧,就成如書名所說:「其實,我這麼努力」。


引用吳若權再版序中所說,現在整個社會環境已經跟出版當時不同,但是「品德、專業、積極、堅毅、溝通……依然是追求成功最重要的特質。」


我在書中感動的是,那誠懇端正的內心,以及對工作的熱情。


他一開始只是幫長官操刀,後來越寫越好,甚至自己開始創作文章後,很受讀者喜愛,各界的邀稿也多了起來。


除了文章受歡迎,媒體界很喜歡找吳若權寫專欄的原因還有,他絕不拖稿。在那個郵寄手稿的年代,編輯最怕遇到截稿日信誓旦旦說稿已經寄出,但實際上根本不知道下落的作家。


但是吳若權一定在截稿日前幾天,就把謄得工工整整得文章寄達。


整本書,你都會因為他那自律謹慎又努力的態度,起一身雞皮疙瘩。


現在有太多成功學的文章以及書籍,花樣百出的新招、激勵人心的金句、煞有其事的故事例證,但是都不如一個誠誠懇懇的生命故事來得吸引人。


文中他還提到自己「多職人」的身分,我心想,這不就是現在時下最受歡迎的「斜槓青年」嗎?人家十多年前老就紮紮實實、貨真價實地在那位置上啦!


有時候,真的覺得成功人士是默默最先做到,而不是喊的最大聲的那個。


淺白書寫方式背後的故事,與給我的啟發在其中給我啟發的另一個點,是他書寫的方向。
吳若權自己也坦承,因為他淺白的文字,被貼上他自己也不怎麼喜歡的「通俗作家」標籤,而暢銷甚至變成一種原罪一般,讓他的作品即使得到文學獎,仍被視為無法登文學大雅之堂這一點,讓他一直感到很不平。


其實他的文章一開始不是這樣的,為雜誌<突破>寫行銷專欄的時候,作品僵硬有如碩士論文極短篇。負責人洪良志堅持文章應該要寫淺白實用:要讓巷子水果攤阿伯也看得懂,還能應用在自己的小攤子上。


這一點影響吳若權很深,直到現在他仍不放棄文章要能和讀者溝通這個重點。


高中之前我很喜歡文學,也熱愛寫作,領了不少作文相關的獎項,在寫些風花雪月賣弄修辭這方面,我自是很有經驗,但其實大學之後,就開始不再喜歡文勝乎質的東西。


停筆許久之後,我的文學火今年又點燃了,開一個部落格,一方面有進行內容書寫的目標,另外一方面,仍然想寫一些可以咀嚼的文章。


本來自己也下定決心要用大眾化的方式書寫,前幾天回到娘家隨手翻到副刊,看見一篇書寫便秘的文章,但是用比喻與轉化,寫得精彩又有趣味,真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作家這種日常抒發,但是可以用精彩的文筆,發散成豐富深刻的文章,讓人咀嚼起文章感到很有滋味,不禁心生羨慕:啊!我的文章成分也想有這種感覺耶!
我的大眾化書寫決心馬上動搖。


接著,就看到吳若權提到自己淺白寫作方式背後的故事。


若想要讓自己的文章有更多人閱讀,以讀者為出發的寫作方式還是必要的吧!


最後分享吳若權後來如何解開一直被貼上「通俗作家」這個標籤的心結。


有一天吳若權聽說一位有著「文學光環」的作家,如何處心積慮地希望能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他才因為同情而釋懷。純文學家不是不想成為暢銷作者,但因為自己遠離了讀者,所以才暫時無法若願。


我比較希望自己是成為貼近讀者的書寫者,但我認為文學界仍然需要能夠"深度咀嚼"的創作,各領域總是需要高端專家,金字塔結構的組成是必須也是必然,只是在這端經營的作家,就必須要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否則當然會失望了。


👉延伸閱讀:

目光敏銳使我們更傑出—<看見關鍵>閱讀筆記



<內在平庸榜首的讀書策略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更容易達成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