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10, 2018

生活中的詩意--接納自己與別人的小思考


詩意讓我們面對自己及他人的時候,有一種抽離的美感,會發現一切沒那麼糟,可以更接納自己與個案。

傳承藝術有一個承先啟後的團體詩環節,常常是讓初接觸者感到最難以掌握精髓的活動,據說心靈拼貼活動中也有關於詩的活動,只是引入台後有所改變,後來我閱讀一些心理學翻譯的書,發現很多作者也喜歡引用詩,我納悶了一陣子,怪了,詩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引以為傲的經典,但感覺西方人比我們還愛詩?或是在現代詩比我們更生活化?


直到有一次,我突然恍然大悟詩的重要性。

那是參加吳明富老師帶的工作室藝術治療工作坊,在活動告一段落後,有位同學針對體感作畫發問:

「個案越畫心越混亂怎麼辦?」


老師回應,所以前面的引導很重要,並敲敲寫在黑板上的<詩意>兩個字,如果有進入前面帶領的氛圍,照說不會有混亂的情況。


一開始我們透過冥想來寫詩之後,才開始作畫:詩意讓我們面對自己及他人的時候,有一種抽離的美感,會發現一切沒那麼糟,可以更接納自己與個案。
啊!原來詩意的氛圍,對於創作時的心緒,甚至對於生命的思考,能夠有這麼大的影響。
詩意的抽離之美,我會想以現在手機照相的濾鏡功能來比喻,以前拍照時,所有瑕疵都不敵盡責的鏡頭,很容易讓人看了不滿意,常常無法接受(接納),但現在拍照不用擔心,柔焦處理臉部,色調浪漫唯美,甚至要處理成繪畫風格都沒問題;拍的是同一個人,但看的感受就不一樣。

創作生活時,或許我們都可以試試看,感受詩意的氛圍。

有的著名的小故事:蘇格拉底的老婆脾氣非常暴躁,有一天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對話時,他的太太因為一些瑣事而朝蘇格拉底大罵,隨後甚至朝他頭上潑了一大桶水,學生們都嚇壞了,只有蘇格拉底鎮定又幽幽地說:「我早知到打雷之後就會跟著下雨的!」

這個故事有人以幽默感談、有人以包容談,但講到日常生活的詩意我馬上想到這個故事,用"打雷之後跟著下雨",也是一種比喻與轉換啊!原來,我們學習詩意最美麗的狀態不是寫在紙上成為作品,而是湧在心中成為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